目前,国内的中小企业在面临法律诉讼或是仲裁时,一般会通过熟人介绍来找寻律师。采用这种传统方式找律师存在各种弊端:首先企业可能因为自身法律基础薄弱而无法找到合适的律师;而且找到后也往往无法判断律师给出的方案专业度如何。另一方面,目前国内每年的诉讼案件已经达到2000万件,但中国的律师总数仅有30万人,供需极度不匹配——因为选择不多,企业很多时候议价能力也不强。

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大量法律电商服务开始出现,他们极大地改善了企业法务服务的品质,具体来说对比如下:

>>   核心指标

经过Chiefmore审慎分析,企业用户在考察法律顾问平台时,应重点关注平台的“服务内容”和律师的“专业度”这两个方面:其中服务内容是指与诉讼、仲裁相关的法务咨询和案件代理这两种法律服务;而专业度可以通过律师资质及平台内展示的律师信息加以考察。最后,还需对各平台的收费模式和赔付保障加以考察,以完成整个性价比分析体系。 

接下来,Chiefmore将为大家详细介绍每一个具体指标:

>>   服务内容

(一)法务咨询

在面临法律诉讼及仲裁时,企业需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进行相关的法务咨询。合格的法律咨询不仅能帮助企业明确当前的处境,也能针对案件和律师挑选提供有价值的意见和决策依据。简而言之,法务咨询是企业在进行案件代理前的“指路明灯”。 

目前,各个法务电商平台提供的咨询服务主要有两种类型:首先,部分平台会为用户提供免费的咨询服务,帮助用户解答一些比较基础的法律问题;而如果要得到更加细致深入的回答,就需要使用平台提供的付费咨询服务。一般来说,付费咨询有电话和面谈两种方式——后者的收费更高,并且有地域限制,但是服务的质量也更高。

(二)案件代理

在完成了法律咨询后,用户就需要找相关的律师进行案件代理,这项服务也是诉讼仲裁服务的核心。一般而言,企业应首先考察平台服务覆盖的领域法律领域——通常绝大多数企业所涉及到的诉讼仲裁案件都与民事、商事、知识产权相关,不过在特殊情况下,也有可能涉及到刑事或是行政诉讼。

另外还需要考察各个平台内的律师数量和所在地:律师的数量越多代表着用户的选择也越多;而当企业选择代理律师时,应优先选择管辖法院所在地律师。这样不仅便于在当地的调查取证,也能减少律师的差旅支出及其他沟通成本,显著降低代理费用。 

>>   专业度

律师的专业度是企业在找寻律师时应当重点考虑的问题。一般来说,企业可以通过律师资质和相关的展示信息来衡量平台内律师的专业水平。

律师资质:各法律电商平台都会有专人审核入驻律师的相关资质,比如身份证明、执业证、工作律所等信息。而除了这些基本证明外,有些平台还会有额外的入驻资格要求,最常见的就是针对从业年限的门槛限制。

信息展示:多数平台上都有专门的律师库供用户进行选择,用户可以在库中看到关于律师的详细信息。举例来说,有该律师的从业年限、过往的法院判例、胜诉率、甚至是著作文章等能够直接显示出其专业程度的信息。另外有些平台还提供了律师在平台内的历史服务信息,比如接单数和用户评价等等,辅助用户判断该律师的专业度。

>>  费用

这一部分考察的主要是诉讼仲裁相关的案件代理费用情况。

(一)收费模式

据Chiefmore观察,目前市面上主流的法务电商平台在收费上主要有三种模式:明码标价、协商定价以及律师竞价。 

明码标价:顾名思义,平台上提供服务的律师会根据某一类服务给出明确的价格,方便用户进行比价。但是这种定价模式只适合案情比较简单的诉讼和仲裁案件;

协商定价:服务收费由具体的案情决定,需要提前与律师进行协商。这种收费模式相对来说透明度较低,但由于诉讼仲裁类案件本身的复杂程度浮动范围较大,所以这是目前最为广泛的一种定价模式。

律师竞价:具体来说,当用户在平台上发布了法律需求后,会有多位律师前来“竞标”,并且会提供详细的法律意见,包含律师的诉讼策略以及报价。用户可以根据竞标律师所提供的法律意见书择优选用。在这种竞价机制下,最后的服务价格一般会低于行业水平。不过目前采用律师竞价机制的法务平台并不多。

(二)赔付保障

虽然绝大多数正规律师都会尽责为客户服务,但是考虑到实际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失职情况及其带来的损失,仍有必要事前了解各个平台的赔付保障。关于赔付保障一般需要考察以下几点:一、平台是否提供赔付保障;二、赔付条件(一般需要走律师协会、司法局的正规程序,有的则是平台负责协调处理);三、赔付的额度(一般是退还已经发生的律师费,有些平台也会赔付其他的连带损失)。

>>  相关阅读

律师诉讼与仲裁服务组成对比:赢了网、快法务、找法网、牛法网

国内主流法律平台诉讼与仲裁服务专业评测

企业法律顾问平台评测:绿狗网

企业诉讼与仲裁服务评测:快法务